【文史散論】試論清康熙年間福建水師主要戰事及林賢的貢獻(二)
康熙九年(1670年),靖南王耿繼茂聯合福建總督劉兆麒、提督王進功疏陳恢復福建水師設置事,議政王大臣會議定調一總兵官到閩安鎮負責訓練水兵,修繕船只。耿精忠叛亂時,鄭軍攻閩很頻繁,當時的福建總督郎廷相建議恢復福建水師設置,兵部認為雖撤去水師提督,但水師沒有裁去,可原額充水師,歸福建提督管理,皇帝批準此議。后來,吳興祚任福建巡撫后,招募水師12000余名,林賢、黃鎬、楊嘉瑞等被授予總兵職銜,管理水師。有一種說法認為,林賢歸順清朝后,考慮到東南一帶的各種不安定因素,籌劃建立水師的問題,他主動駕船往福州面見福建巡撫吳興祚,力陳設立水師之重要性。后來,吳興祚認為林賢夙嫻水性、熟通兵事,堪當大任,就上書康親王請設水師,委任林賢為福建援剿水師總兵官。不管這一說法是否真實,但在吳興祚任福建巡撫后,擴大水師,林賢被授予總兵職銜,應該是真實的,這表明,林賢是福建水師復建時的重要將領,是福建水師中老資格的總兵官。

林賢,字克希,號尊一,生于明崇禎五年(1632年)九月,卒于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六月。林賢祖籍晉江馬平霞殿,其祖父得所攜其父茂田移居南安兜率鄉。林賢少時讀書學劍,未弱冠身材魁梧,年輕時出海以貿易為生,繼而投身于靖南王耿精忠,耿精忠叛變,林賢歸順清朝。藩亂時期,鄭軍頻攻泉、漳,林賢當時已是清軍水師的重要將領。

康熙十七年(1678年)春,鄭經與“朱三太子”蔡寅的人馬遙相呼應,派兵攻取福建沿海地區,鄭軍猛將劉國軒率軍于六月攻克海澄,清軍傷亡慘重,退守漳州。劉國軒乘勝北上,水陸并進,攻克同安后又圍困泉州,同時還派兵進攻南安、德化、安溪、惠安、永春等地,鄭軍還有另一支部隊占領長泰和漳平,情勢危急。劉國軒圍住泉州猛攻,七月,清軍各處援兵漸漸靠近泉州,寧海將軍喇哈達領兵來援,安溪李光地訓練鄉勇出同安為向導;巡撫吳興祚領兵由仙游出永春;提督楊捷帶兵由興化下惠安,陸上諸路清軍與劉國軒對壘相持。在此關鍵時刻,林賢與黃鎬等領舟師出閩安鎮,以水軍來救援泉州,劉國軒見清軍水陸夾攻,泉州城內外呼應,生怕分兵抵抗無力支撐,就撤泉州圍兵,往長泰而去,泉州之圍遂解。
(來源:晉江史志2013.4)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