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清華大學附屬長庚醫院兒科 李然
新生兒黃疸值不達標,不能接種疫苗,這讓很多家長非常苦惱。事實上,黃疸寶寶并非都不能打疫苗。
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上很常見,50%~60%的足月兒及70%~80%的早產兒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,這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。生理性黃疸出現在生后2~3天,4~6天達到峰值,足月兒一般2周降至正常水平,早產兒最遲不超過4周降至正常水平。病理性黃疸一般在生后24小時內出現,黃疸上升速度快,血清膽紅素值超過臨床干預值,持續時間長或黃疸退而復現,多數需盡快查明病因并積極處理。母乳性黃疸一般在生后4~7天出現,持續3~4周,第2個月逐漸消退,少數可延遲至10周才消退;患兒一般情況良好,不需特殊治療。
由此可以看出,并不是所有的黃疸都需要處理,也不是所有的黃疸寶寶都不能進行疫苗接種。首先要分清導致黃疸的原因,生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往往不影響疫苗接種。世界衛生組織關于疫苗接種的文件中特別強調,新生兒期有黃疸不應作為疫苗接種的禁忌。
那么現實中出現因“黃疸值不達標”而拒絕為新生兒接種疫苗的情況是怎樣造成的呢?目前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。一是社區醫務人員缺乏相關專業知識,不了解預防保健政策及法規,不分黃疸發生原因,混為一談。二是家長往往不能正確認識疫苗接種的不良反應,錯誤地把疫苗接種后出現的一切不良事件均歸咎為疫苗接種,導致疫苗接種人員心存畏忌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